•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课题>>幼小衔接>>课题概况>>基于幼儿身心特点 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申报评审书
    基于幼儿身心特点 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申报评审书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马叶红    来源:本站原创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加强幼小
    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缪宏亮马叶红
    负责人所在单位马杭中心幼儿园
    2015.4
    拟结题时间_____2017.12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59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缪宏亮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67年8月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称
    中高
    研究
    专长
    语文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马杭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武进区马杭
    邮政编码
    213162
    电子信箱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徐亚洁
    中高
    马杭中心小学
    语文
    指导研究工作实施
    贺静
    中高
    马杭中心幼儿园
    语言
    指导研究工作实施
    马叶红
    小高
    马杭中心幼儿园
    美术
    总负责,指导研究工作实施
    吴小丹
    幼一
    马杭中心幼儿园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张黎娜
    幼一
    马杭中心幼儿园
    综合
    具体研究实践
    顾丹莉
    小高
    马杭中心幼儿园
    科学
    具体研究实践
    夏琳娟
    马杭中心幼儿园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王红梅
    中高
    马杭中心小学
    语文
    负责小学一年级研究工作
    白舜华
    中高
    马杭中心小学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余京艳
    小高
    马杭中心小学
    语文
    具体研究实践
    邹寒琴
    小高
    马杭中心小学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
    分工
    完成情况
    江苏省教科研重点课题
    《流动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2006.6
    负责人
    已结题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
    构建开放多元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2011.6
    负责人
    中期评估
    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以有度哲学思想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1.4
    负责人
    中期评估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浅谈课堂活动教学之我见》
    市级发表《常州教育》
    2001.11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市级发表《常州教育》
    2002.12
    《以人为本提高学校管理能力》
    发表《武进日报》
    2003.1
    《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的培养》
    发表《教师进修》
    2004.5
    《要注重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发表《小学德育》
    2004.5
    《对于中小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
    省二等奖
    2005.11
    《爱从心,润物无声》
    省二等奖
    2009.12
    《让文化落地成文明》
    发表江苏教育报
    2011.12
    《诗意的语文课堂》
    省二等奖
    2011.12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省级发表于《新课程学习》
    2012.1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转折点,是教育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形成了“幼小衔接”之间的“坡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联合国有关资料也提出:“儿童要为入小学做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准备。”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
    我园流动儿童占80%,家长文化意识较薄弱,不够重视。因此,幼小衔接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园将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以及原有的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为“幼小衔接”搭设绿色通道,并与小学“学习准备期”主题活动做到有机结合。通过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帮助幼儿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为幼儿入学作充分的准备。通过研究,建立幼小双向衔接的意识,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幼小衔接工作。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儿童能够尽快适应新生活,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
    3.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提高组织幼儿社会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4.通过研究,使集团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能向外延伸、辐射到各校区。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综上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幼小衔接教育的涵义、原则、价值的研究。
    幼小衔接的涵义: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整体性原则:
    根据本园的课程方案,结合本园实际设计幼小衔接的整体方案,并注重将幼小衔接的活动和日常活动相结合,并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贯穿在幼儿在园期间的整个教育过程。
    (2)适宜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注重园本化,并使各类活动和要求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3)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中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并给予正视、关怀、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愉快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4)互动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我们要加强和小学、社区的互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施活动,形成良好的联系机制。
    (5)多样性原则: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方案中我们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手段,真正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性。
    2.幼儿身心特点和幼小衔接可能性的研究。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
    3.当前幼小衔接教育现状的研究。
    (1)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2)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3)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于片面的、局部的衔接
    4)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在家庭教育中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4.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实施有效衔接的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5.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加强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1)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
    (2)在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幼儿进行培养,帮助幼儿从心理上、能力上、习惯上及身体素质上进行衔接。
    6.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环境与条件的研究。
    (1)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2)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3)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4)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旨在通过研究,帮助幼儿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为幼儿入学作充分的准备。建立幼小双向衔接的意识,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幼小衔接工作。
    (二)创新之处
    我们选择的这个课题,符合本园实际情况,能顺应社会的潮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将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进行综合编排,形成一套我园独有的幼小衔接沙龙集、优秀个案分析集、活动集锦等,为我园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阅读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实践教材,了解最新教育研究动态,利用时间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内容,提高自我成长意识。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行动研究
    围绕研究目标,扎扎实实地展开各种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摸索,修正方案、调整目标,注意积累资料,不断地总结。
    3.阶段分析
    在实验的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注重分析。在实验前,充分进行讨论,预想好实验的方案;在实验后,要认真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为了让研究活动更加深入,我们将遵循“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原则,加强幼儿园
    小学之间的切磋让教师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加扎实有效。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2月,讨论分析,寻找切入口。
    第二阶段:2015年2月~2017年7月,学习理论,组织实施。课题组老师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理论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事实依据,更进一步的证实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组老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活动,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分析幼儿发展情况,反思总结经验。在这期间,课题组的老师边实验边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总结性论文,并完成论文汇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一)相关成果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将制定详细的研究目标,活动方案,通过丰富多彩
    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为“幼小衔接”搭设绿色通道,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组织老师撰写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并积极向省、区级及各类杂志投稿。同时,我们将组织教师开展课题沙龙活动如:《关于幼小衔接,你我可知多少》《
    小携手话沙龙,亲密接触零距离》等等,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孩子平稳渡过幼儿园与小学的“坡度”。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3——6岁儿童行动指南》
    3.《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小衔接》
    4.《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成全译
    5.《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潘月娟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一、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研究课题
    课题负责人缪宏亮校长在2006年6月完成省级课题《流动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2011年6月省级课题《构建开放多元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及2011年4月区级课题《以有度哲学思想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已进行中期评估。
    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通过研究,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处理好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结构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断层,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为我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三、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我们课题组各位成员工作认真负责,对课题研究有着高涨的热情,随着课题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们的思维更加广阔,教学更加生动,管理方法更加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为课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平时我们严格执行教科研工作计划,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活动(案例分析研讨活动、沙龙活动、现场观摩研讨、总结活动等等);每月读一本有关课题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教育心得等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时间保证。
    四、资料设备
    我园每班配备电脑、电视机、DVD、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等设备,我园还配有照相机、摄像机等等,有专人整理资料,档案规范齐全。另外,我园资料室图书齐全,备有相关课题的书籍,为我园开展课题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后备基础。
    五、科研手段
    我园本着吸收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到省示范幼儿园挂职培训,学习先进园的教科研理念,并积极参加学校为我们搭建的与专家研讨、学习的活动,定期邀请专家来园指导教科研工作,使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调查准备阶段
    2015.4——2015.7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实验前的调查收集工作,制定研究方
    设计方案1
    调查报告1
    组织实施阶段
    2015.9——2017.6
    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做好阶段小结,并归档整理
    个案分析集1
    活动集锦1
    总结反思阶段
    2017.7——2017.12
    汇总分析研究资料,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1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优秀个案分析集:一套
    2.活动集锦:一套
    1.通过研究,使儿童能够尽快适应新生活,以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性适应能力。
    3.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幼小衔接的意识,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提高组织幼儿社会性实践活动的能力。
    贺静
    马叶红
    夏琳娟
    张黎娜
    吴小丹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