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课题>>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区域性建构游戏设计与组织的研究>>课题概况>>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申报评审书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紫娟    来源:本站原创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区域性
    建构游戏设计与组织的研究
    贺静吴紫娟
    所在单位 马杭中心幼儿园
    申请日期 2015.4.15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贺静
    41
    中学
    高级
    语言
    马杭中心
    幼儿园
    园长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员分工
    马叶红
    小学高级
    副园长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吴紫娟
    小学高级
    保教主任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顾丹莉
    小学高级
    年级组长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张黎娜
    幼教一级
    年级组长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吴小丹
    幼教一级
    年级组长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夏琳娟
    幼教一级
    教师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庄凤娟
    小学高级
    教师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杨佳娜
    幼教二级
    教师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马岚
    教师
    数学
    具体研究实践
    汤雨
    教师
    语言
    具体研究实践
    注:课题主持人至多2人,其他主要成员至多10人。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幼儿园游戏是一个比较前沿的话题,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动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众多形式游戏中,区域游戏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而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和玩具进行意愿想象、动手造型、构思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运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从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过渡,既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和积极地加工创造。整个活动既是一个认知构造的过程,又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属于幼儿最初的创造性游戏的一种,这种独特的游戏形式既尊重了个体差异,又满足了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
    但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建构游戏的开设往往比较局限于搭建积木,材料比较单一,游戏的材料提供不丰富,而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不知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搭建,指导性不强,对建构游戏特点、意义、作用的认识不够,没有很好体现出游戏的价值。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为了较好地深入研究幼儿园建构游戏,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提升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丰富幼儿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体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于是,我们设想尝试开展“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性建构游戏设计与组织”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幼儿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提升教师对游戏的认识,提高游戏的科研意识,增强对游戏的理论加实践研究有机结合的能力。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1.概念界定: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它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其研究的对象,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建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理论分析:
    《指南》的理念是体现“育人为本”“尊重儿童”的人文情怀,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促进自身发展。建构区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建构区游戏的创设一方面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要求,增加一定的能力,学会一定的技能,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因此,关注幼儿的游戏是当今幼儿园的前沿话题。而我们所研究的教育生态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性游戏建构游戏的指导,就是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课程与幼儿游戏的紧密关联。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要达到如下几个目标:
    1.要让全体老师充分了解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育生态学?认识游戏的重要性,正确地分析目前我园建构游戏的现状,明确建构游戏的目标,并研究我园幼儿教育生态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性游戏建构游戏的教育目标。
    2.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系统、有效地培养,将在原有注重“会搭”的基础上,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让教师、幼儿能够感受建构游戏所带来的幼儿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对建构游戏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并以此来推动我园游戏活动的水平,体现游戏的价值,把游戏还给孩子们。
    (四)研究内容
    传统建构游戏活动组织以个体为主,这种方式限制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同伴间也缺少了协商与合作的机会,我们试图从小班的两两合作到中班的小组合作及大班的自主创造主题这样的层次形式来开展,同时建构的空间也从以往的桌面建构转变为以地面为主、桌面与地面的灵活运用为辅。给予了幼儿广阔的建构空间,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使幼儿的建构作品更为宏伟壮观。同时也对教师如何进行有效观察指导,如何推进游戏,提升游戏的有效性方面进行研究。
    建构游戏是在掌握建构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每班根据课题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和利用建筑材料,能较正确地建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并能够与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小主题。另外,幼儿园受资金的限制,而现成的游戏材料成本较高,靠园内有限的经费购买现成的材料,远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当前,我园幼儿大多来自农村,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作为建构材料建出新型别致的物体,前景广阔。本实验就从结构游戏材料入手,并加强现成材料和废旧材料的多功能和可变性,加强综合利用材料的利用率,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有所侧重点,对材料的创新建构进行研究。运用材料创新建构,提高技能。
    利用多种材料手脑并用,在建构游戏中开启幼儿的想象力,建构出新型别致的物品。本课题主要研究游戏材料为构建积塑、变废为宝、七彩泥沙等等。
    根据上面的思考和预定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组要具体研究以下几个内容:
    1.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幼儿游戏活动指导意义的文献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游戏的理论资料、沙龙活动进行学习理解,并归纳出相关理论的关键词。
    2.对当前幼儿建构游戏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进行分析。
    3.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理念,优化建构游戏活动设计的研究。如游戏主题内容的选择、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的方式、游戏活动设计是否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思维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4.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理念,优化建构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的研究,通过游戏观察记录从而分析幼儿的语言表达、个性品质、社会性交往、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理念,改进建构游戏活动的评价,一方面,改进对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游戏的评价,另一方面对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情感与水平的观察评价。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阅读有关教育生态学、建构游戏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实践教材,了解最新教育研究动态,利用时间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内容,提高自我成长意识。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调查研究
    围绕当前幼儿建构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3.行动研究
    围绕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扎扎实实地展开各种有效的游戏观摩、沙龙、开放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摸索,修正方案、调整目标,注意积累资料,不断地总结。
    4.案例研究
    具体观察个别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对游戏角色、游戏材料、游戏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加以分析并指导,及时找到教育引导策略从而解决问题。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5.2——2015.4)
    做好实验前的调查收集工作,撰写课题设计方案,明确人员分工等。
    2.理论研究阶段:(2015.5——2015.6)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结构游戏理论,通过培训、沙龙等形式,阅读理解子课题设计方案,寻找适合的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阶段:(2015.9——2017.6)
    认真开展子课题研究工作,创设公共结构游戏区域、班级结构游戏区域,通过开展现场游戏、拍摄游戏过程等形式观察、分析、交流游戏活动情况,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做好阶段小结,。
    4.总结阶段(2017.9——2018.2)
    汇总分析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归纳整理小中大班主题性建构游戏活动内容汇编成册。
    2.将相关获奖论文编印成册。
    3.将主题性区域建构游戏在全园推广实施。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制定各年级组区域性建构游戏计划。
    2.开展区域性建构游戏理论学习及沙龙活动。
    3.开展各级组区域性建构游戏观摩研讨活动。
    4.邀请专家来园进行区域性建构游戏指导活动。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注:2-5页格式可以根据填写内容有所调整,第6页不能变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