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题文献研究情况记载
书籍名称
(1—2本)
|
建构游戏中的指导方法
|
||
阅读人
|
吴紫娟
|
阅读时间
|
2016.10
|
书籍内容摘要:
随着主题区域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建构游戏中教师逐步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尤其是如何指导幼儿积累建构的表象经验,激发建构的欲望方面,从积木游戏的创作心理看,幼儿乐于建构的是自己记忆清晰的形象或者是已有的比较生动的表象经验。幼儿的建构缺少新内容、缺乏创造性,其主要原因还是缺少丰富的表象经验。教师如何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这成了激发幼儿积木游戏兴趣的关键。
第一,从观察入手,积累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孩子对事物特征的感知,给他们一定的观察任务,引导幼儿从事物的造型、结构、数量、用途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另外,对于同一个事物,教师可以让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去观察,这样既有助于幼儿全面了解事物,也能帮助幼儿更新已有的表象经验,形成新的经验。
第二,对观察感知过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画面的信息是幼儿积木游戏的根据,如此的经验联系,给了孩子一个够得着的阶梯。画面和积木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媒介,一个是平面造型,一个是立体造型,实现两者的转换,孩子对事物的特征表现既有参照,又向幼儿提出了一定经验的挑战,符合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满足了幼儿尝试和挑战的心理需求。
第三,欣赏及模仿建构新造型,我们将一些创新型的建构物陈列出来,供孩子们一起欣赏模仿,虽然我们反对幼儿一味地模仿,但模仿也是技巧掌握阶段的重要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掌握时机,改变模仿物的呈现方式,就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建构能力。比如,当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这时可以呈现模仿物,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模仿物的构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
|||
阅读心得:
我觉得这些方法非常适用与中班的幼儿,因为中班的孩子在观察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但还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如从事物的造型、结构、数量、联系等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进行观察。另外设计的画面也非常重要,中班的孩子也积累了一定的绘画水平,所以在引导设计事物的画面方面还需要进行练习,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幼儿对建构的目标比较明确,心中有建构的事物,从而有目的的进行建构,而不是随意建构,这样的建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将平面的事物通过建构,成为立体的事物,让幼儿也感受建构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