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园按《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本园幼儿实际情况,及幼儿美术方面的特点、水平,拟订以美术教育为课题的教学计划。一学期结束了,现将工作作如下总结: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新《纲要》和美术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理论,如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征,美术技能与创造的关系等一系列材料。课题组组长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研究情况,并深入课题组作具体的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科学地调整研究进程。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广大教师对幼儿生活美术教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还使每位教师都能自觉主动地开展研究,使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走向深入。
2、加强研讨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幼儿生活美术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因此,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题组人员间的研讨交流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充分利用园本资源,以各种形式举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谈心得,写反思,引导大家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践,勇于尝试,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个人研究经验推向群体,共同去实践验证、完善升华,使我园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从整体上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
3、营造和谐氛围,优化美术教育环境。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注意与幼儿共创具有亲和性、教育性、趣味性、知识性的优美环境,把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对园内环境进行统筹安排,精心设计,艺术布置,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具有童趣的环境,幼儿融入其中,使他们处处感到心旷神怡、心境愉快,使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1)创设优美的环境,给幼儿美的熏陶。
首先,将幼儿园布置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就如同走进美的世界,在楼道墙上、走廊里、美工室,处处布置了各种艺术作品,让幼儿时刻融入美的世界里,一进入幼儿园便能欣赏到色彩鲜艳的图案,体验到生活中的美。在我们幼儿园最为瞩目的还是一幅幅孩子那稚拙而可爱的作品,门口五彩的栏杆上,幼儿园的走廊、大厅、楼道等都成为了展示孩子作品的天地,各个课题组还根据各自的子课题布置相应的环境,一楼到处可见的是小班孩子的一幅幅稚拙可爱的趣味画作品,二楼则是中班孩子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三楼呈现的是大班孩子富有艺术的脸谱画。美术是孩子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观点、认识的独特的语言。幼儿将自己亲手创作的作品布置在墙饰上,不仅能体验到美的感受,也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交流和启迪,使他们的成就感得以满足,而越发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其审美情趣。
(2)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创造
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创造环境氛围,是幼儿顺利进行美术活动的前提。各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创设了“巧手坊”“剪纸乐”“染纸屋”“变废为宝”等美术区角。不同层次的孩子在那里都能找到自己展示的舞台,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尊重,从而产生安全感和舒畅的情绪,幼儿没有心理压力,轻松、放心地集中于活动,尽情地与物质材料接触,大胆创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关注实施过程,注重研究实效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构建美术活动内容,把生活中常见的,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充实到美术教学中来。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研组根据子课题进行了不同内容的研究,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在美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添、选编、创编贴近幼儿生活、适合时代特点、有利幼儿发展的新内容。 a小班趣味画活动
趣味画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注重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它简单、生动而又形象,能让年龄较小的幼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把生活中的趣事和美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在趣味画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一个“玩”字,开展一些玩色游戏、涂色游戏,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灵感,大胆尝试的品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因此我们收集生活中各种具有趣味性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尝试操作,如用有各种花纹的蔬菜、手、纸团进行拓印画,用各种彩色纸片、彩泥进行撕、贴画,在各种物品上进行装饰画……趣味画既可以满足幼儿尽情表现的欲望,又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能艺术性地再现生活情趣,因此趣味画以趣、新、奇、乐而深受幼儿的喜欢。
b、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发挥其创造能力。
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也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而在美术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游戏是艺术的本质特性之一,因此我们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如小班趣味滚珠画“小小舞蹈家”老师设计了弹珠在盒子里跳舞的游戏,通过游戏,愉悦了幼儿的身心,激发了幼儿强烈的作画愿望,进一步体验到了多种工具绘画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将滚珠画的技能很自然地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进一步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
5、探索生活美术活动形式,营造自主表现氛围
过去美术活动比较拘泥与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为了能让美术活动走进真实的生活,我们注重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我们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活动。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小,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生活的疏离与漠视,因此我们还经常带领孩子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丰富了孩子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让幼儿有感而发,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
6、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1)课程的评价薄弱:我们在“生活化,主题化美术活动”的实施中,比较偏重于活动材料的开发,而在幼儿美术能力评价方面式比较薄弱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改变以后,如何进行评价成了一个难点。
(2)课程的资源挖掘。具体表现教师在灵活选择、有效使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欠缺。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的能力比较薄弱。新课程为教师自主编选教材留有余地,但是老师们还未完全适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灵活扩展与调整教学内容的这种课程发展的趋势。
(3)课程理念与实践行为的落差: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实现幼儿经验与美术技能的自然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活动的适宜性和挑战性的把握上比较欠缺。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