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趣味化”的美术课题由担任课题组教学的四位上美术特色班的老师设计生成。因为选材来源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事物,如《甜甜的大西瓜》、《毛毛虫》 、《漂亮的夏装》、《小手变变变》等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的材料是生活中简单易见、便于使用的。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参与活动的难度,颜料上的运用选择的是孩子喜爱和熟悉的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我们将活动设计成游戏性、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绘画或玩色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绘画、操作,感受色彩和花纹的美,通过大胆的尝试初步学习表现美的方法和技能,例如点画、拓印、绘画、滚画的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正好符合了《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
本次课题的重点定位在情感目标上,就是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感受“趣味化”的特点,能在添画、滚画的基础上发现和感受线条、花纹与色彩的装饰美,尝试使用材料进行点画、滚画、添画等。
四个活动的组织的过程简单的概括为“激发兴趣——引导观察——鼓励创作——相互欣赏”四个部分。
1、开始部分以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营造愉快、轻松的活动氛围与主题是有关的贴切的,以此首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通过观察实物、范画等用游戏的口吻进行教学,在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3、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和尝试新的绘画技能,如点画、拓印、滚画等方法,特别强调了操作的要求。
4、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
5、老师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适时的加以指导。例如操作时的卫生要求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都蕴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6、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来交流“谁的服装最漂亮?”、“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谁添画的小树与仙人掌最好看”。这个环节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的优点及成功之处:
1、教师充分考虑了活动过程的游戏性、情景性,又加入了适合小班幼儿绘画特点的新的绘画技能的学习和尝试。同时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大胆尝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活动中教师既能关注全体,又能照顾到个别的幼儿。对于幼儿的表现能进行积极的反馈,对于幼儿的问题能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提高,感受到成功和快乐。
活动的不足及建议:
1、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充分、更多样化的操作材料,以及范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欣赏,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表现形式。
2、幼儿观察及欣赏的环节还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学会细致观察与自由表述等。
3、幼儿操作环节还应该让幼儿多尝试、多探索,教师可以运用语言提示、动作示范等手段进行集体的指导与个别化的指导。
庄凤娟
201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