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结题课题>>幼儿童话>>学生成果>>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于晓丽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我校注重对这一领域的开发和探索。在开发和探索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清醒地意识到:新世纪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学和应用将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不改革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开通了千兆校园网,先后建成了4个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班,7个无纸化办公室。对实验班的学生实现了单人单机教学,60多名教师实现了单人单机备课,整个网络系统全部与互联网相联。针对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我校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索。制定了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目标:即以信息技术实验班为龙头,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全面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网络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育体系。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全员教师培训,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首先,在课程安排上,我校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1课时,其中,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班每周安排5课时,均由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任课。各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以泰山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主。因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课时的不同,我们还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同其它学科课程一样,从教师的备课到课堂教学,从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到各项比赛活动的开展,都纳入到常规教学考核之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非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运用能力是关键。为此,学校加强了对非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我们重点抓好了“三个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课余自学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要统一安排培训时间,请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分专题举行面对面的讲座,由最初的Word到PowerPort,由方正奥斯到Authorware,再到Flash,再到FrontPage,使教师学会了基本操作,学会了设计制作。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课余时间自学有关知识。二是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抓好理论培训的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了网络解说、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电子教案设计等比赛活动,让教师在干中学,在学中用。三是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我们先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再由青年教师过渡到对中年教师的培训;培训技术也由基本操作过渡到设计制作。现在,学校90%以上的教师均取得了全国统一考试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在管理方面,学校出台了《信息技术管理考核办法》,对教师学习和使用情况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每月组织检查、考核、总结。从而,调动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为开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探索,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以实验班为龙头,来带动非实验班对“整合”的研究和探索。“整合”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多种学科。为了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要求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对“整合”的基本模式、实施途径,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下面,仅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我们对“整合”的研究情况。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海洋,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了让它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我们首先研究了如何创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库”和“电子教案库”两方面内容。我们根据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要求的不同,把“学习资源库”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教师教学所需要的素材资源;第二类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素材资源;第三类是测评所需要的素材资源。各类素材资源,由教师围绕学习内容从网上筛选,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再编制成课件或网页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时,教师把学习平台的资源引入教学之中,从而,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了学习内容,使教材文本变得更加具体、丰富、生动,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为学生创建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而且还探索了“自主学习——自主解惑——协作释疑——自主结论”的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变成了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查阅信息,筛选信息,相互交流、协作探究,最后,自己做出归纳总结。把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式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阶段,我们还借助网络丰富的资源,发挥多媒体生动形象的优势,结合低年级识字量少的实际,把印刷的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视读。通过多媒体视读,让学生达到丰富知识,培养观察、思维、表达等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结合具体环境让学生识字,扩大识字量。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供一年级使用的多媒体视读教材。在语文学科,我们还利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实行“整合”。例如:在低年级运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用字的能力。在中高年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电脑写作、自主修改教学;开展自办电子小报等活动,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因此,我校在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中,重点开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我们通过互联网搜集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资料,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掌握理论,明确操作程序。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帮助寻找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拓宽了学生的选题范围。课题一旦确定,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的提出到制作方案、活动过程、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都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推动自己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在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对非实验班的学生,指导教师除了要组织他们走出校园搞调查研究以外,学校还规定,微机专用室和各教室的微机以及网络系统,在课余时间要尽最大程度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研究资料服务。五年级学生就结合雷锋月,开展了“走近雷锋学习雷锋”的课题研究。他们通过网上查询,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翻开他们的活动设计,可以看出
    “图片”一栏里,有“雷锋补袜子”、“雷锋雨中送大嫂”、“雷锋利用休息日给战友洗衣服”、“雷锋利用节假日给孩子们辅导算术”、“雷锋写读书心得”等若干图片,每张图片下面学生都给配上了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
    “故事”一栏里,包含雷锋日记、诗歌、故事。“歌曲”一栏里,有《学习雷锋好榜样》。“影视剧场”里,有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关于雷锋的电影、电视名字,《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片头乔安山扫墓的图片最为抢眼。此外,这个小组的成员还结合自己的选题研究,写下了这样的后记:
    (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雷锋日。今又雷锋日,了解雷锋知多少?
    转眼又是3月,在一次升旗仪式上,大队辅导员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5日是个什么日子吗?我和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同学一齐喊道:学雷锋日。“那么你知道雷锋叔叔的事迹吗?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的班会,请各班以‘走近雷锋’开展主题班会”,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当天下午,我们班便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展开了讨论,但我觉得大家都在围绕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谈,其它的则知之甚少。我灵机一动,这学期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何不以这次主题活动为选题,开展研究呢?跟同组三个伙伴一研究,大家一致通过。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灯火阑珊处。
    第二天课外活动,我们小组四人便兴冲冲地走进微机室,各自打开了电脑,进入google网站进行搜索,我们四人分工合作,首先是查询,然后阅读、选择、摘抄。几天下来,我们查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有雷锋日记、故事、诗歌,有雷锋图片,有关于雷锋的影视名称……我们分工合作,一人整理日记,一人整理故事,一人整理图片,一人整理歌曲,我们利用两个周六节课的活动时间,搜集出了关于雷锋的丰富的内容。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收获很大:
    第一,我们了解到雷锋叔叔是一个集诚实、善良、勤劳、爱学习、关心集体多种美德于一身的人。
    第二,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雷锋叔叔和爱学习的学习委员在一起;雷锋叔叔和关心集体的中队长在一起;雷锋叔叔在我们心里;谁向雷锋叔叔学习,雷锋叔叔就和谁在一起……
    第三,在“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中,我们最先开始了行动……
    对实验班的学生,我们则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建设专题学习小网站”或“设计专题学习小网页”的活动结合起来。“小网站”或“小网页”的专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学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他们就以此为研究课题,建立了自己的“圆明园学习小网站”,开始对“圆明园毁灭的原因”进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毁灭原因”等不同的调查内容,设计模块,按照文字、图片、视频分类设计文件放置的位置和命名。然后上网搜集,下载资料,丰富“小网站”的内容。“专题学习小网站”和“专题学习小网页”的建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拓宽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渠道,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化和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建立的《汉字的演变》、《从这里了解世界》、《古埃及文明》、《独特的民族风情》、《走近周恩来》等小网站,制作了大型刊板,受到了莅临我校指导省市现场会的领导专家的一致赞扬。
    两年来,我校通过开展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在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新的课程领域,我们还需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