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引起蛀牙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细菌。口腔内的细菌不停地在牙齿上沉积,形成一种叫“牙菌斑”的物质。
注意饮食
我们知道,引起蛀牙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细菌。口腔内的细菌不停地在牙齿上沉积,形成一种叫“牙菌斑”的物质。牙菌斑内的细菌能利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的糖,进行代谢产生酸腐蚀牙齿,最终形成蛀牙。因此,要控制蛀牙,就得控制食物中糖的摄入,这里包括糖摄入的量及摄入的时间。少吃糖,经常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忠告。有时我在门诊中碰到有些家长要求我叫他们的孩子不吃糖,说孩子只听医生的话。我会笑着对这些家长说:不吃糖,还是孩子吗?要少吃,同时最好是在就餐前后不久时吃,这样会相对比较好。
口腔护理
引起蛀牙的细菌生活在牙菌斑内,如何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便是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我常跟一些家长说,当你的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要及时地进行口腔护理了:每天在婴幼儿进食后喂些温开水,同时家长用自己的手指缠些纱布,沾点清水对婴幼儿的乳牙及牙龈进行轻轻地擦洗和按摩。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会好奇地学大人刷起牙来了,此时家长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刷牙、告诉其刷牙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坚持每天督促和监督他们刷牙,必要时帮助他们刷牙。
定期的口腔检查与治疗
定期要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一般3~6个月检查一次,同时建议最好找儿童口腔的专业医生进行检查与治疗。因为儿童口腔不是成人口腔的“缩影”,儿童口腔的医生能专业地、有的放矢地对儿童进行检查,同时能给予家长们一些合理的建议,如不能偏侧咀嚼食物、不要偏食、乳牙反合(俗称地包天)应尽早矫正等。同时一旦发现有口腔疾病,如蛀牙等,及时补掉。我常碰到有些孩子因蛀牙引起剧烈疼痛,甚至引起面部肿胀发热才来就诊。询问孩子的家长,得知有些家长甚至有的医生,认为乳牙反正要换的,没必要补!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乳牙的蛀牙也是这样,不及早进行蛀牙的治疗,引起疼痛肿胀发热,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牙、颌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临床上相当常见,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预防保健
在我们的候诊走廊里,挂着牙齿预防保健的宣传资料。每年的“9·20爱牙日”前后,我们的许多专家教授也会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作有关牙齿预防保健的知识。在此我想强调的必要的预防保健是:
1.合理应用氟防龋氟化物能预防蛀牙,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合理使用将大大降低蛀牙的发生率,但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使用的量及儿童的年龄,婴幼儿要慎用。建议使用含氟凝胶和含氟泡沫,应由口腔专业人员来完成。
2.点隙裂沟封闭剂的使用主要是在刚萌出不久的恒后牙的表面,涂布一层粘结性树脂,保护牙齿免受细菌的侵蚀,达到预防蛀牙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许多口腔门诊均开展着此项业务,建议6岁以上的儿童,家长们不妨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必要的话作一下点隙裂沟封闭术,预防蛀牙。
龋齿的预防方法
1.刷牙:早晚刷牙,饭后漱口。3岁后开始培养早晚刷牙的习惯,三餐后立即漱口,提倡餐后刷牙。每次刷牙3分钟;每三个月换一次牙刷。学会有效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病的作用。
2. 使用儿童保健牙刷(小头),含氟牙膏刷牙。
3.纠正不良口腔习惯:纠正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可引起各种牙、颌面畸形的不良习惯。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健康食品(五谷杂粮、豆类;鲜奶及奶制品;鱼、肉、蛋;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及零食,尽量避免睡前进食。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限制吃糖量和次数。儿童用糖量每人每天不超过30克,用糖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提倡只在正餐时食用,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5.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或一年看一次牙,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6.木糖醇口香糖咀嚼。
如何选择合适的牙刷
?刷毛柔软有弹性,刷毛末端要经过特殊的磨毛处理,打磨成圆形,才能保护幼嫩的牙龈。
?使用保健牙刷:牙刷毛束为3排,每排6-7束。
?牙刷刷头要圆钝,大小适中,刷起来能轻易深入到后牙。
?刷柄有韧性,易于儿童掌握。
?不要使用电动牙刷。
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齿外侧面:顺着牙缝竖刷,旋转刷头,用力不要过大,上面的牙向下刷,下面的牙向上刷。
?刷牙齿的内侧面:刷前牙内侧,要把牙刷竖起向外拉动。
?刷牙齿的咀嚼面:用适当的力量,前后方向来回刷。
?上下左右里外各牙面均刷到,每个部位反复刷10次,每次刷牙2—3分钟。
刷完牙,擦擦嘴,牙齿白净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