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手工制作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手工工具和材料,通过粘贴、剪贴、染纸、折纸、泥工、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组合构成等形式表现出来来达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耐心细致等习惯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对教师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设计与指导上提出较高和较详细的要求。 二、手工制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 1.制订符合幼儿发展的手工制作活动的目标 幼儿手工教育的目标,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手工教学活动才能得以落实。首先,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次,活动的目标应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也就是说要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第三,活动目标要考虑到幼儿美术学习时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如,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手工技能方面目标制订,小班幼儿:能用印章、纸团、手掌印画;会折、粘简单作品。中班幼儿:会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会印染、涂色、拼、剪等多种技能。大班幼儿:会用多种工具材料制作较为复杂的作品。 2.选择切实可行的手工制作内容 如果想让手工教学活动有意义,让幼儿的认知、审美、动手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就要严格按照手工活动的要求来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当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比如说,“泥工”活动就不宜在冬季和夏季进行,因为泥工的湿度很大,在冬季容易发硬,夏季容易发粘,所以应把此活动放在春秋两季。又如“贴树叶”活动,根据季节的要求,适宜在秋季进行,因为秋季是落叶的季节,树叶丰富而且色彩鲜艳;“圣诞树”“雪花”活动则适应在冬季的主题中进行。当然,每个节日也有节日的日期,应根据相应的时间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的选择就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幼儿手工教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