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结题课题>>幼儿交往>>文献资料>>同伴礼仪在大班幼儿交往中的价值
    同伴礼仪在大班幼儿交往中的价值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1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唐文婷    来源:本站原创

    同伴礼仪在大班幼儿交往中的价值

    作者:吕世芳来源:德州市德棉幼儿园点击: 1116时间:2008-10-2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幼儿的同伴礼仪活动入手,以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为基础,以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为方向,在保证幼儿获得相关礼仪知识技能的同时,尝试引导幼儿深入地与同伴进行交往,希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在大班这一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内,对幼儿进行同伴礼仪教育,可以丰富幼儿交往的内容;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等。本文着重从以上四个方面论述了同伴礼仪在大班幼儿交往中的价值。

      [关键词]同伴礼仪大班交往能力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大班时期的幼儿开始关注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开始重视同伴的意见。有意识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同伴礼仪教育,不仅能使幼儿形成开朗、大方、合群、友爱、宽容的良好性格,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学习、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规范,发展调节自身社会行为的能力,同时,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及社会化顺利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4-6岁这一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内,我们制定了一些幼儿易于实践的同伴礼仪内容和要求,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幼儿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涌现出一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从幼儿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同伴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养成。

      一.同伴礼仪教育丰富了幼儿交往的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制定的了幼儿同伴礼仪的目标:与同伴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同伴之间互助友爱;对人对事具有平等意识等。并把这些目标细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你我都是好朋友——喜欢与同伴交朋友;你玩我玩一起玩——愿与同伴共同玩耍;你说我说大家说——学会讨论、交流;学会礼仪朋友多——学会交往礼仪;齐心合作力量大——初步懂得协商合作;谁有困难我来帮——能关心和帮助他人;你乐我乐齐欢乐——能与同伴分享快乐;你行我行都能行——学会欣赏身边的朋友等,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组织中,大大丰富了幼儿交往的内容。

      同时,我们根据大班幼儿从众心理很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游戏生活中的需求及社会的热门话题,与幼儿一起讨论生成活动内容,如“快乐的六一”、“我为奥运加把油”、“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地展开讨论,进一步拓宽了幼儿交往的内容,提高交往的质量。

      二、同伴礼仪教育提高了幼儿交往技能

      (一)学会主动交往的语言

      在同伴礼仪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谈话讨论、情境表演、游戏等方法教给幼儿一定的文明礼貌用语: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XX”、“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给我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等;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语言;通过各种角色游戏,学习和巩固文明礼貌用语,除了教给孩子交往的语言外,还教给孩子交往时的态度、表情、动作,以达到幼儿在与人交往中的正确运用。如我们组织孩子排练情景剧《萝卜回来了》时,鼓励孩子练台词、说对话的过程中他们学会并练习运用了“他的肚子也饿了,还是送给他吃吧!”等礼貌交往用语,在表演体验中内化了礼仪行为,体验到了与同伴分享交往的快乐。如今,幼儿在一日生活、在家中都能充分运用这些交往语言主动与同伴、与父母进行友好的交往活动。

      (二)学会解决与同伴交往中的矛盾问题

      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孩子间发生争执时,我们教育孩子多考虑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当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当自己向别人提出要求,而对方有异议时,不任性、不耍赖等,我们尽量不充当“裁决者”,主动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协调解决的方法,如孩子们对的“斜坡与球”的实验很感兴趣,以前往往是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孩子们学习了同伴礼仪之后,许多幼儿都能克服自己心中的欲望,而运用石头、剪子、布等方法解决这一矛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在一次次的矛盾过程中,幼儿慢慢地学会了与同伴相处所需要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并设身处地为同伴着想,由此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方法

      在同伴礼仪学习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为他们创造各种交往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方法。如在学习和观看礼仪情境剧《排队》时,通过情景剧学会做事遵守纪律,学会等待;在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在玩中给孩子提出同伴礼仪合作要求,使他们在玩中体验共同玩的乐趣;在玩沙子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善待别人,共同建构,与伙伴友好相处;孩子在一起玩玩具,我们注重培养他们学会不争、不抢,会谦让;进餐活动中,我们培养孩子学会分享和为同伴服务的意识……时间长了,孩子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

      三.同伴礼仪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学会尊重。我们从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入手,在“做”上对幼儿进行尊重他人权利,尊重他人情感的教育。如让幼儿体会听了粗暴无礼的语言后的不愉快和听了“谢谢”、“请”之后高兴的心情,知道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在共同活动中促进协商的成功。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我们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玩,在游戏中做到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商量比较一下,选出最好的方法。幼儿在平等地同伴交往中,学会了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增强了幼儿交往的自信心。

      (二)学会分享。为让幼儿感受在同伴礼仪教育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在主题活动“你乐我乐齐欢乐”中,让孩子们体验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孩子们把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好看的图书、好听的故事磁带、可爱的小宠物与同伴共同分享。通过分享活动,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交换能力和拒绝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接触现实生活,促进自我发展,并学会处理各类问题。

      (三)学会合作。我们在“做”上进行同伴礼仪实践,将互助、合作的精神贯穿其中,如在制作‘水果拼盘’活动中,请幼儿与伙伴一起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在体育游戏“两人三足”中,让幼儿做一做,比一比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绘画活动中,请小朋友自己协商分工合作绘画;在环境创设中,让幼儿通过分工合作和老师一起装饰室内环境等,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与别人合作的成功与快乐,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同伴礼仪培养了幼儿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

      (一)激发幼儿交往的内在动机。在同伴礼仪教育活动中,我们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如我们在音乐游戏《好朋友》中,孩子们在你争我赶地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体会到了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深化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交往的内在动机。

      (二)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启发引导,我们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将同伴礼仪教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如在同伴礼仪教育活动‘谁有困难我来帮’之后,为了让幼儿知道在灾区有许多虽然我们不认识但却需要帮助的同龄人,我设计了“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以激发幼儿对灾区同伴的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并从主观意念落实到实际行动,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的爱心,使同伴交往礼仪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三)幼儿形成了“文明大方,善于交住”的良好个性。我们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带自己的孩子到社区、超市、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合,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练习并巩固已经习得的同伴礼仪,使孩子广泛结交伙伴,在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使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地绽放,在这些活动中,综合培养了孩子慷慨大方、乐于与同伴分享、勇敢战胜困难、开朗的良好性格。
    通过学习同伴礼仪,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中,在自然、真实、直观的冲突交往情景中,变得“懂礼貌、会合作、同分享、守规则”,学会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与同伴共存、共同发展,养成待人处事的良好态度,增强了交往的能力,提高了交往技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