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结题课题>>幼儿交往>>教师成果>>铺设交往的平台 体验快乐的感觉
    铺设交往的平台 体验快乐的感觉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2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戴如静    来源:本站原创

    铺设交往的平台 体验快乐的感觉
    ——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之初探
    马杭中心幼儿园:戴如静
     [摘要] 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不仅是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也是做人的根本。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时代的需求。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因此缺少合作意识。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 合作交往能力 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交往合作和活动的能力,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重视在各个领域中培养儿童合作的态度和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他们会你争我抢自己喜欢的玩具,独自游戏,不与同伴交流。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而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包括家长、教师乃至孩子生活周围的成人,共同扮演好幼儿交往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尤其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士,更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创设让孩子能够积极交往的环境——支持者
    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懂得合作,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大部分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及日趋单元化的住宅,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是前提。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我们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引起幼儿交往的兴趣
    交往能力是孩子与他人,尤其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交往能力,我们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然后要教孩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这些神奇的话,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任务。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求知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呢 ? 就是我们教师要交给幼儿交往的方法,让幼儿感觉到与人交往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交往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大胆与幼儿交往。例如;用故事《三只小猪》和看图讲述《寻找快乐的小气球》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与人交往的欲望。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幼儿兴趣,培养交往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交往。对与同伴交往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组织幼儿开展了玩具大家玩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幼儿自带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组织幼儿讨论: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说?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么办?你玩了别人的玩具该说什么等话题。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活动结束后,再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玩谁的玩具?你把自己的玩具给谁玩了等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创造交往的条件,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
    要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首先应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经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及体验,影响他们合交往能力的提高,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交往机会尤为重要。第一,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先从两个人开始,由浅入深。如:二人玩翻绳,拍手谣,猜拳舞等。随着能力的提高,可增加难度如:结构游戏盖楼房,角色游戏开医院。第二,要将交往能力的培养整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共同收拾书桌,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第三,组织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主题墙等。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造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在庆六一游园活动中,我们以班为单位设立了八个游戏区,有套圈,有钓鱼,有夹弹珠,有打死大灰狼等,同时为每个小朋友设计了一张游戏券,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去玩,每玩过一次,负责此项游戏的老师就会在游戏券上打个钩,八个游戏都玩过后,再到大活动室内进行冷餐会。其时,必须向服务员说明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请给我一块西瓜等。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交往能力的发展。
    3、提供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龄的孩子玩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相沟通和配合的技能;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又会变成活动的带头人,锻炼他们怎样说服下级,取得对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商场,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马路上,让孩子有礼貌地向别人问路;在家里,让孩子帮助奶奶洗菜、扫地;坐客时,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在活动中,我们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开辟了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我们还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到拌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后,还应及时地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合作,使他的社会行为得到深化和提高。在这里,游戏就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我常通过各种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如在建构游戏中,让一组的小朋友合作造公园;在体育游戏中,让幼儿自由结对,练习抛接沙包、皮球等;在音乐游戏中,让一部分幼儿唱歌,一部分幼儿跳舞;在创造性游戏中,请小朋友分别扮演点心师、服务员、顾客,合作地开展点心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既愉悦了身心,又发展了合作的能力。
    二、提倡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往——合作者
    首先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亲人与宝宝肌肤间的触摸、爱抚,眼神、手势的交流,使宝宝开始认识并喜欢上周围的人,感受到与人交往是一种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1、做孩子友好的伙伴。
    来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刚从各自不同的家庭走出来,习惯与交往方式也各不相同,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不和群、不善与人交往、不会合作等现象,此时,需要教师主动与幼儿交流,用热情的态度照料幼儿,与幼儿在情感上、认识上达成一致,建立朋友关系。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幼儿,老师经常亲切、温和地与之交流,鼓励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在宽容、友爱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对于班级中爱插嘴、习惯差的幼儿,也做到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不是一概而论,加以制止、训斥,扼杀他们刚刚萌生的交往欲望。集体中涉及到孩子们的问题,则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和睦平等的愉悦,而不是老师说了算,冷却了幼儿的交往热情。我们应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的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
    2、学会与孩子平等交往
    平等交往不是指谁对谁的交往,而是成人与孩子围绕着某个双方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而协同活动,双方都作为活动中的成员参与其中。其核心是:双方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和特权。在这样的交往中,成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让孩子感受民主、平等、公正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为孩子营造一种积极、安全的交往氛围。 而我们成人总是会犯这样的毛病,虽然形式上参与了幼儿的活动,但还是忘不了自己是孩子的家长,老师,长辈,在活动过程中有关意见,决策什么的,还是让孩子听从我们的,我们既然是孩子的伙伴就是平等的关系,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和爱好。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三、适时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引导者
    任何一种个性特征、心理品质或行为方式的最终获得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区域活动以一种小的社会形式与幼儿相互作用,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不断的社会化交往中获得发展。
    1、教师及时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规,有意识地引导。
    幼儿在活动中,有需要合作的时候,但却往往意识不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规有意识的引导,效果是很好的。 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幼儿最欢迎的指导方法。如,大班幼儿开展了剪染纸活动,五彩缤纷的染纸作品吸引着幼儿,他们玩的很投入。但老师在指导时发现,幼儿在剪纸后要收拾好纸屑,放下剪刀,又要去拿笔来蘸色染纸,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笔滚下桌,拿剪刀时碰翻碟子,染料洒一桌子;染纸时把未折的正方形纸片全都渗透……于是老师就主动介入,对一刚剪完纸的幼儿说:你剪的真棒,我帮你染吧!…..我俩合伙办个剪染纸厂,怎样?你是剪纸师,我是染纸师,好吗?教师的介入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剪染纸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样,有的专剪,有的专染,忙得不易乐乎!
    2、公正及时的评价,巩固幼儿的合作行为。
    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幼儿的活动意图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活动后的肯定性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欲望,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为培养孩子的合作行为,我班开展了分享活动,请大家把自己的心爱的物品与大家一起玩。每次分享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幼儿说:今天你带了什么玩具?你和谁一起玩啦?玩的高兴吗?为什么?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和合作后产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对于一些好的做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巩固了幼儿的合作行为。又激发了幼儿再次合作的强烈愿望。
    幼儿在活动时,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合作的做法,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讨论,通过讨论来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如:一次在表演区活动时,老师发现几个幼儿都争着当猫和画眉鸟,都不想当狐狸和公鸡,在整段晨间活动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争角色,而没能去表演。于是教师就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玩表演游戏时,怎样选角色,大家才会玩的高兴?有的幼儿说: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当!有的说:每个小朋友都演一演,谁表演的好谁演!有的说:轮着演……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出了不少好主意。通过这次评议活动,孩子们意识到了要想玩的好,玩的高兴,就必须相互协商、合作。果然,在以后的表演游戏过程中,他们再也没有争抢角色,相互协商角色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大声地赞美孩子的积极交往。赞美如同阳光。面对孩子的积极交往行为,我们要充满激情,毫不吝啬地大声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拍拍肩膀,拥抱一下,竖起大拇指等等,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幼儿时期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利用各种有利的途径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当然,挖掘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创造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当然,我意识到:要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造各种环境、各种条件,并进行悉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在过程中不能急,要有耐心,多观察孩子,多创设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适应社会的人。  
    未来社会是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它不是个动向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游戏环境,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机会,指导幼儿掌握交往合作技能,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幼儿成为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栋梁,让幼儿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全国幼师协作会组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幼儿教育》1999年第2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