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
姓名
|
吴小丹
|
班级
|
中(3)
|
时间
|
2013.12
|
文章名称
|
浅谈幼儿合作
|
文章
作者
|
佚名
|
摘自
期刊
|
3edu教育网
|
内
容
摘
要
|
活动渗透,学习合作交往的方法。
我们的老师都会不止一次的发现:幼儿来告状,某某小朋友“打”了我一下。究其原因,那幼儿便怯生生地说:我没打他,是想和他玩。多少次我都在思索着同一个问题:孩子的心是稚嫩的,是天真的,是友善的,只是他们还缺乏正确的交往方法。于是,在每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所隐含的教育性,捕捉教育的契机,培养交往意识,学习交往技能。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的故事,让幼儿移情体验,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能感受他人的愿望,理解别人的处境,从而产生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休验和亲社会行为。幼儿园的社会性区角活动,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因此,从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娃娃家”开始,为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但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以班级为单位的区角游戏已无法满足他们模仿社会活动的需要了,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我们尝试着开展全园性平行班之间的社会性区角游戏互动,这样活动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的范围 也逐渐扩大,如“理发店”“鲜花店”“肯德基”“美食城”等等都成为幼儿游戏内容。每个幼儿可根据自已的意愿和兴趣去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是幼儿自已选择的,而且每组由不同班的幼儿组成,像一个临时“大家庭”,因此,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望。特别自主孩子们在一个更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在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小环境中学会自主、谦让、协作,初步学会了合作交往的方法。此外,谈话活动也是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我们组织“我的好朋友”“新玩具一起玩”等活动,通过谈话幼儿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友谊,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
||||
学习体会
|
日前我们的幼儿交往合作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交往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因此我们老师要在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合作交往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慢慢的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