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教育科研
>>
幼儿园结题课题
>>
幼儿习惯
>>
学习资料
>>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亚婷 来源:本站原创
课题组理论学习
姓名
吴亚婷
学校
马杭中心幼儿园
班级
小7班
时间
2013.12
文章
名称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文章
作者
佚名
摘自
期刊
网络
内
容
摘
要
(
四)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
教育
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
发展
水平较低的原因。习惯矫正是一项相当艰苦复杂的教育工作。格思里的邻近干扰理论告诉我们,废除不良习惯的基本要则是,发现引起不良行为的线索并接着以同样的线索实施一种不同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矫正措施:
1.消除障碍。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多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定势,周围人际关系也不很正常。我们就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入手,教师端正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关心和尊重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正确对待、热情帮助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采取结对子一帮一、互助组等方法,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体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2.持之以恒。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习惯矫正更有多次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躁、不气馁,持之以恒,并落实检查督促的措施。如有位幼儿每天回家就看电视,一看就是几小时,我们及时和家长联系,通过电话、
网络
加强交流,互相配合,长期坚持,终于使这个幼儿改掉了坏习惯。
3.及时强化。在矫正过程巾,我们还随时注意幼儿行为发展的闪光点和坏苗头,对前者及时表扬宣传,对后者及时控制。例如:有几个男孩户外活动时总喜欢去拔草坪上的草。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在班里进行教育,并制定有关措施,“不踩踏草坪不拔草,否则罚停止游戏五分钟。”为了避免惩罚,多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不再拔草。
学
习
体
会
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
自然
。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既重视正面的宣传教育,使幼儿明确什么是正确积极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之有努力的目标;同时十分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典型,树立班里的行为标兵,通过良好班级的建设,通过集体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由于幼儿的自觉性差、自控力弱,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反复,要建立严格的检查督促制度,做到教师检查与幼儿之间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习以为常。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