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教育科研>>幼儿园结题课题>>幼儿习惯>>学习资料>>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吴紫娟    来源:本站原创

    课题组理论学习

    姓名
    吴紫娟
    班级
    1
    时间
    2013.12
    文章名称
    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文章
    作者
    魏娜
    摘自
    期刊
    http://{域名已经过期}/gardenportal/Detail.aspx?InfoGuid=56daf91d-63fd-4a9b-b32e-94c8e5f206d5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儿游戏的小天地,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1.有意识的减少材料投放数量,创设制造矛盾的场景,使幼儿教育在争吵中提高交往能力。
    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玩具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规则。这种标准在争吵过程中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2.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交往合作的需要。
    当幼儿在活动中遭遇失败时,教师则应该把“商量怎么玩”的机会留给幼儿,给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商讨机会,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亲身感受被接纳、被拒绝甚至争执得各不相让,活动的失败,使幼儿自我中心受挫,初步萌发了与人合作的愿望,
    3.刺激幼儿的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
    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的表现创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时,教师不应静坐、等待幼儿正确行为发生,应通过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动等,主动地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
    4.运用各区域材料间的关系,提供交往机会,强化交往意识。
    平时我们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其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从而使他们愿意更多的人发生更主动地交往。
    5.利用偶发事件进行移情训练,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在游戏中,我们老师注重引导幼儿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让孩子学习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是你碰到这件事,你会有怎样的态度,并由此让孩子意识到同伴对他所持的态度,从而懂得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想他人的兴趣与需要。
    学习体会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道向东约500米 联系电话:13407570630 邮箱:yanchunlinJK@yahoo.com.cn   QQ:302779587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